姚洋:疫情带来的产业新变化与新机会
5月6日“2020 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举行,峰会邀请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对疫情对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产业新变化与新机会做了发言。
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非常大,最重要的冲击是在消费领域。今年一季度零售总额下降了19%,消费下降了15-20%,可支配收入也下降了4.6%,这是以前中国经济下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情况。
以前经济下行时主要是企业信心不足,所以用一些常规手段就可以提振信心,比如信贷扩张。这一次我们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已有两个多月,实际效果不明显,原因是消费、零售下降太多,企业订单不足。现实情况也显示,各个城市的商业场所复市率可能才50%左右,北京的复市比例更低。
这种情况下,增加投资会取得一定效果。从数据看,新一轮投资也确实对提振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疫情之后,会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领域。
第一个是产业链领域会有新变化。
产业链暂时断裂可能对中国影响最小,对其他国家影响更大。因为中国复工较早,而且也是全球制造业最完整的国家,当产业链暂时中断,外国厂商不能供货时,会有国内企业填补一些。已有迹象表明,疫情促进了中国中等核心零配件行业的进口替代。虽然国内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未必够好,但是市场会刺激质量升级。
所以,与很多人的看法不同,我反倒认为这次所谓的产业链暂时中断,说不定对中国是好事。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也会做一些调整。有些国家会把一些产业迁回本土,比如医疗相关产业。基于中国市场、生产网络方面的优势,我个人判断中国至少在这一轮的挑战中不会吃亏。
第二个是商业模式可能会出现较大变化。
目前各个城市的早高峰基本上恢复,但是早高峰之外的时段,车流量大大减少,有的城市甚至减少高达50%以上。排除上街消费、出差等减少因素,有很大一部分减少来自线上服务替代线下活动,比如会议交流、在线学习模式替代面对面的商务交流、学习,目前开车去当面会见客户的情形,除非特别重要才会发生。
与在线服务发展密切相关的新领域就是新基建。
以前,中国遇到危机需要扩大投资以带动经济复苏时,主要依赖传统基建,传统基建体量庞大,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但是这一次不同,中央现在力推的是新基建,即以5G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项目。这一波新基建投入2-3年后,中国的5G占有率将达到一半以上,也会大幅度改变中国不少产业的生态。比如在线服务就是一个很大的领域。未来5G的应用前景会非常广阔,除了网络会议、网络教学,还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简要总结一下,疫情让国际环境变得更复杂,而且似乎向着对中国不利的方向发展,因此不少人都一下子变成了悲观主义者,尤其喜欢把一些短期现象视为长期趋势,把局部受到的一点冲击放大到全部。
我们还应该客观地看到现实的另一方面,中国的基础制造业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果我们趁着这次危机带来的投资需求,把新基建落到实处,中国的信息服务领域大概率会进入世界第一阵营,再加上中国本身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这对中国传统出口制造商的吸引力会不断加大,内需与外需的融合会让中国厂商的能力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