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政策解读 >李俊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使命

李俊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使命

  时间: 2023-10-16      171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就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做出新的阐述、明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将呈现出新的生机活力。


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使命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锐意进取的新时代,精神的引领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群体都很重要。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我国的文化实力与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相匹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还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需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不仅是整个民族经世致用的生活智慧,也是连绵不绝、迭代赓续的精神纽带,是人们形成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需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是时代的烙印,它反映了时代命运、国家命运;文化是时代的鼓声,催人奋进、凝聚人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握和用好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走向、主要目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于两者具有共同的历史使命和价值指向。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两个结合”,并着重就“第二个结合”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两个结合”表明传承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的新高度。“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明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回归到经济社会的现实中,回归到党的中心工作中,融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到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中,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应运而生。

“举旗帜”,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决胜未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让人民群众把握思想的要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聚民心”,就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筑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途径新载体

文化以观念体系立足、以话语体系承载、推而广之成为人民的事业、现实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用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党的指导思想引领着时代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家园的发展方向。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用党的思想统一推动国家社会统一,用党的思想团结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总指引、总部署、总要求。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贯彻党的二十大的基本精神和关于加强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

坚持文学创作和文化事业的正确导向。文以载道,科学真理、深刻道理通过文学和文艺作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飞入寻常百姓家”。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于中国文化这块土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创造出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

提高文化软实力,构筑文化借鉴交往的制度。人们因为意识形态而相互隔离,又因文化而相互沟通。中华民族曾经为世界文明作出独特贡献,创造过璀璨的中华文明。增强文化实力,既要推陈出新续写传统文化,也要借鉴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增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是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传播中国声音,就是实现文化交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李俊伟,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