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学术研究 >陈晋:中国式现代化七题

陈晋:中国式现代化七题

  时间: 2023-10-12      368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句话实际上互为一体,关键词都是“现代化”。现代化既是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方式。这个中心任务,顺理成章地延伸出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答案很明显,就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新时代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新重大成果。

一、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经历长期探索实践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和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果。早在194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反复强调,我们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建立近代工业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党逐步形成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78年,实现“四个现代化”写入宪法,至今仍然保留在宪法“序言”当中。

对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总是立足于国情,关注世界现代化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总结和思考。1978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金日成时指出:“什么叫现代化?50年代一个样,60年代不一样了,70年代就更不一样了。”特别是在出访日、美期间,他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1979年,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概念,同时还明确把它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以上,就是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概括,指的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3月说的:“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用小康社会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有三点要义值得注意。一是,中国当时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提出来的,不会完全走西方那样的现代化路子,目标也不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那种水平。二是,小康社会目标,只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一个阶段性标识,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分“三步走”的第二步要达到的成就和水平,第三步是基本上实现现代化。三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不只是经济上的发展、工业文明的提升和物质技术上的进步,它还包括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的提升,包括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第二步发展战略,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四次全国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标题,都明确宣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党的十六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九大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这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那个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是那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三、新时代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创新突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深化了对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比如,从“小康之家”发展为“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提升为“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推进到“全面建成”。这个历史进步过程,也是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内含的过程。在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积累的经验,达到的水平,已经远远不是当年设想的那种情况了。由此,提出新的“中心任务”,标示中国式现代化下一步前进方向,进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含、特点、本质进行新的概括和阐述,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去回答的时代性课题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际,敏锐抓住并回答这个时代性课题。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讨论“十四五”规划的时候,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又进一步作了全面阐述,报告还分12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这些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创新突破。

第一是不断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而为概括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逻辑的世界观、方法论,使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第二不断完善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比如,先后提出并实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提出并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这些,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

第三不断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并取得重大成就。这主要体现在通过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激发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理论结晶,又是实践形态。它是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

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世界现代化进程有其一般规律,在物质技术和社会生活进步上也有其基本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的,除了前面讲的它形成的历史逻辑外,更在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要推进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发展道路,也是前进方向;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令人鼓舞的奋斗目标;既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

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条中国特色。

“人口规模巨大”,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作出的必然选择,而不是西方现代化理论逻辑推演的结果;因而,必须独立自主地把发展命运前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比别的国家付出更艰辛努力和更多历史耐心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中心防止两极分化的现代化,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缺少公平正义的现代化;因而,要以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的富裕为奋斗方向,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而不是物质主义过渡膨胀,像西方社会学家描述的那样只是“单向度的人”发展的现代化;因而,要拒绝拜金主义,拒绝精神空虚和堕落,追求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相互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双提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把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富强”中国和“美丽”中国相统一的现代化,而不是像西方现代化初期那样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的现代化;因而,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现代化,而不是一些国家国强必霸,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给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现代化;因而,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这五条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五、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五条中国特色,缘何而生,何以彰显?盖缘自其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九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属性的规定、内容的规范和愿景的引导,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拥有前面的五条中国特色,怎样才能保证其中国特色在实践中得以落实,进而确保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避免战略性颠覆性失误,使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道路和方向行稳致远,有效拓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条,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出来的,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为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在前进中不偏离方向而迎来光明前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本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当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中国式现代化从来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现代化,它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只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才能行稳致远,才能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获取强劲的发展动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五条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与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核心内容,它们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含,同时也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方向。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两条,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胸怀天下”的本色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择的使命担当,是从国际影响和世界现代化进程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外溢功能和作用作的定位。

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绝不是说它是在一个封闭环境中创造出来和发展起来的,恰恰相反,它是自主的,也是开放的。既向中国的历史文化契合点开放,也向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开放,更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下一步行程中的实践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在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互动和比较中脱颖而出,并且吸收了各国现代化的正确经验,因而拥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所谓共同特征,是指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相似途径,涉及物质技术进步规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规律,经济活动领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优化生产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化国家建设水平,等等。为此,继续推进好拓展好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具体实际的高度结合,证明几百年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不是只有西方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套标准和内含。这是中国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的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应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回应了西方现代化的缺限和西方现代化理论对其缺限的掩盖;动摇了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和产生这一迷思的西方叙述话语体系;展现了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的另一幅现代化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所谓新的选择,就新在兼顾效率与公平;新在现代化腾飞与社会秩序稳定的有机结合;新在它蕴含了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新在它彰显了人类道义高点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因而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新在它用可靠管用的制度体系来支撑现代化进程不被打断,遇到问题及时调整,画出重点难点协调攻关,设立目标坚持下去,从而拥有强大的战略定力和战略执行力来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

七、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诉求。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在中国始终存在着一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奔向什么样的文明愿景这样一些根本问题。

中国人追求现代化,是从近代遭遇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后开始的。为救亡图存,一开始的冲动只能是“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中国的现代化,在西方模式的召引下,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样一些道路和方向性的探索,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总体上说,都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框架内来追求和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虽有所累积进步,但都没有走出成功的路子。

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所谓政治前提,就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基础上,在什么样的政党领导下来推进现代化建设,同时,这个时期还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树立起中国现代化的大方向,这就是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航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体推进和拓展出来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在理论逻辑和实践推进中是连在一起,不可能分开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实际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含和基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式现代化是这一共同理想的重要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是这个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这个主题;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说明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历史意义也是相似的,都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途径和实现方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体会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从中感受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彰显出来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主动、历史创造的昂扬精神。当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来拓展它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守好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本和源、根和魂,至关重要。


【陈晋:长安街读书会成员、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