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智库资讯 >张晓燕:新时代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兼论“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征集活动的制度价值

张晓燕:新时代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兼论“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征集活动的制度价值

  时间: 2022-06-06      720     分享: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把民主价值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丰富的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2022年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受权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就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征求意见。活动推出后,各地网友踊跃参与。虽然此项活动5月16日已经结束,但其重大意义远超过活动本身,党中央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创新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必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以党的中央组织党务公开实践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

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党务公开实践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新时代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特别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网络征求意见的制度化、程序化、定型化,成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

党中央实行党务公开制度,是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制定和试行的第一部党务公开条例的顶层设计和鲜明特点,是党中央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的各级组织都要按照规定实行党务公开要求的具体制度安排。按照党务公开条例的规定,党务公开是指党的组织将其实施党的领导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有关事务,按规定在党内或者向党外公开。党的组织应当根据党务与党员和群众的关联程度合理确定公开范围,其中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党务应向社会公开。这次通过《人民日报》、人民网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有八个方面:

一是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二是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四是关于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五是关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六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七是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八是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举措不仅向社会和民众提前公开党的二十大要研究和决策部署的工作要点,开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决策部署工作要点事前公开的先例,而且这些方面都基于和人民群众的关联度极高的考虑公开征求民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表明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务公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谋划和推进的要求不是一句口号,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制度安排,对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进而把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延伸到党中央的领导活动领域和重大决策过程环节,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机衔接,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党中央开创这一先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信开放、守正创新的良好形象,对于党领导人民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形成最大的同心圆和凝聚力,意义重大而深远,特别是有利于促进新时代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网络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制度化、程序化、定型化,并带动和促进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党的基层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建设,成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重大突破和制度创新,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鲜明特点和制度优势。

二、以民主执政方式推进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创新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执政方式。民主决策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内在要求和重点环节。

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即将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党中央就二十大相关工作通过《人民日报》、人民网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有效治理国家、实行民主决策、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 是党的民主执政方式在互联网时代的实践创新。

开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工作,不仅“能够简化参与流程,提升党群互动的频率,及时吸纳各个地域、各个行业网民的意见和智慧”,而且是党中央珍惜民力的决策工作机制创新。

根据安排,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将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助于“精准地识别广大群众的需求,高效地整合同类层次的需求,有利于在多元利益和多方意见中寻找最大交集,形成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将人民群众的愿望、利益、需求融入党的二十大对党的事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与目标任务中,将人民的意志转化为党的意志,并通过2023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转化为国家意志,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用生动实践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

用具体实践证明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以民主执政方式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使党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夯实党执政的民主基石,健全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创新的制度体系。

三、以完整的参与实践诠释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中国式民主

中国共产党设计和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中国式民主。人民不仅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投票权,而且还有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持续参与的权利。

这种完整的、持续的参与实践,体现在直接参与全国人大民主立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常态化实践活动中,体现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采用互联网政协调研形式与地方开展联动协商中,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可以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和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中,体现在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在重大行政决策前广泛听证、广开言路的具体实践中,还体现在党中央重大决策前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实践创新中。

两年前,党中央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广益、凝心聚力。两年后,围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党中央再次面向全社会开展网络征求意见,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参与党的二十大民主决策的实践活动,这是在党中央和人民群众之间开设的“直通车”,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识民情、摸实底、寻实策,满载真实鲜活和原汁原味的民意民智从基层直达中央,为党的二十大准确掌握和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这个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这样做起来,长期执政、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就更具有深厚基础,能够凝聚起强大力量。这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党中央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行动自觉,充分展现党中央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一切为了人民、密切联系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人民情怀。

以完整的参与实践诠释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就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通过人民网向社会征求意见,就是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社会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

这一重要举措表明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已经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和治理方式,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环节的全链条,确立在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全方位,实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全覆盖。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四、以制度自信推进新时代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

制度自信是推进新时代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的中国底气。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与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全面脱贫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让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从根本上说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和政治制度。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鲜明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就是因为它不是照搬的“飞来峰”,而是在中国历史传承、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社会变革的基础上艰辛探索、长期发展、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加以消化吸收,但绝不邯郸学步、全盘照搬,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这是我们制度自信的可靠性所在,也是推进新时代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的中国底气。

坚定制度自信,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全过程人民民主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捍卫了中国特色主义制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许多开创性制度成果。

因此,全党应当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中感受和体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比如,它既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意愿,又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既能实现人民广泛的民主参与,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又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国家机关高效运转;既能使社会充满活力和社会有序相得益彰,又能实现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从人民幸福、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在前进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古今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这是坚定制度自信的重大实践意义所在。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澄清思想认识误区。这是全党按照党中央要求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的思想前提,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这就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重大论断和重要观点,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统一思想认识。

针对西方一些政客把民主当成西方社会的“发明专利”,并用西方民主模式为标准抨击中国式民主的现象,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文明是丰富多彩的,民主也是丰富多彩的。民主不是一种定制的产品,全世界都一个模式、一个规格。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来评判。如果因为实现民主的形式不同就加以排斥,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行为。”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中国实行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人大代表262万名,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代表总数的94.5%,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我国,人民可以通过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环节广泛地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坚决摒弃那种把西方民主模式定为一尊的思维定式。“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政治鉴别力,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两句话要讲完整,不能只讲其中一句而不讲另一句:前一句规定了后一句的根本方向,不走西方政治道路;后一句是前一句根本方向指引下的鲜明指向。政治上的清醒是坚定制度自信和把命运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的关键所在。

坚定制度自信,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是成熟的又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制度自信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指出:“坚定制度自信,这不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发展了。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步不前、故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作出决策部署,各机关、各部门、各地方、各领域、各方面正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整体推进,例如,2022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是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自2021年3月11日修改后召开的首次大会,大会程序进一步规范,法律草案审议环节优化,工作信息化平台使代表履职更加便捷,大会更加开放透明。

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既是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任务要求,也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的伟大实践。这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原文出处:摘自《阅江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