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智库资讯 >常修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应把握哪些要害问题

常修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应把握哪些要害问题

  时间: 2021-12-30      395     分享: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近日发表了题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应把握哪些要害问题》的文章。

如何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涉及一系列问题。如,“六大”要素市场如何科学排序?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如何安排?资本市场要不要把“非标资本”涵盖进去?技术市场如何与知识产权合并进行?数据要素如何处理好“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如何弥补管理要素(企业家)市场的欠缺?各个市场应把握哪些要害问题?

一、劳动力市场

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理论顺序,现在普遍是把土地市场放在第一位,笔者更倾向于把劳动力市场放在第一位。这与笔者的“人本经济学”思想有关。虽然别的生产要素也从不同侧面涉及人的发展问题,但劳动力市场更直接、更密切。劳动力市场建设,在实践中可以把握以下三个着力点。

第一个着力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传统户籍制度束缚人的积极性、阻碍劳动力的流动,使城乡就业人员有身份的区隔。现在仍然存在这种“二元”结构。其实,这不只是“农民工”的称呼问题,更是制度问题。大约两亿九千万“农民工”进城以后,没有完全解决户口问题,直接影响其工作和生活,如买房、买车、孩子上学以及分享城市社保福利等。

怎么样让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下一步要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还公民以迁徙自由。

第二个着力点: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渠道,解决平等就业问题。现在就业存在一些歧视,比如身份歧视、性别歧视等,此外,到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就业还有某些壁垒。应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渠道,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克服“就业歧视”和某些壁垒问题,做到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惟其如此,才能够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

第三个着力点:完善劳动技能评价制度。劳动技能,它的价值怎么评价?应该发扬1984年“莫干山会议”选拔参会代表秉持的精神:“以文选人”,“英雄不问来路”。今天要真正把劳动力市场搞活,就要打破条条框框。如果清规戒律太多,有很多有为的青年被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给束缚住了。要完善技术工人的评价选拔制度,真正给底层劳动者提供一个上升通道,这是劳动力市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土地要素市场

尽管威廉·配第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但是与劳动力市场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相比,还是建议把土地要素市场放在第二位。这里的要害是什么?

第一个着力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第二个着力点: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业也好,服务业也好,都要有一个产业用地的市场供应体系,其方式包括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以及作价出资入股等。

第三个着力点: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存量用地与农民家庭有直接关系。现在土地存量流动不畅通,造成要素效率低下。因此,要把闲置的、僵化的土地盘活,使那些低效的土地高效运转起来。

两亿九千万农民进城了以后,有些宅基地在那荒着。宅基地怎么搞活?怎样才能发挥这些地的潜力?看到最少的数据估计,空置的宅基地大约有3000万亩,《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显示,全国的空心村“闲置宅基地综合整治潜力”约1.14亿亩,包括一些闲置的整个院落。

怎么样搞活宅基地?用“三权分置”这个思路。如果农村的宅基地能够得到盘活,将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有利于保障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资本要素市场

一是完善股票市场。这是一个基础制度。现在股票市场包括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

二是债券市场(包括各种债)。

三是产权市场。俗话说的“产权市场”(属国资委的中国产权协会联系管理)起源于1988年,最初称企业兼并市场。1995年笔者主笔出版的《产权交易:理论与运作》曾专门论述了此类产权交易市场的理论与运作问题。当前,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仍需要发挥此类产权市场的作用。此类产权市场到现在发展到多少家了?全国200多家。它应该放到哪里?笔者和产权市场界的朋友主张放在资本市场之内。因为,在笔者看来,“此类产权市场是一种非标的资本市场”,虽然它与资本市场还有点差距,但在发展资本市场时,应一并考虑进来健全完善。

四、技术要素市场

第一个着力点:激活技术产权的激励。怎么激活?注意技术产权与很多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血肉关联”。单位的科研人员、各类专家在职务发明方面的知识产权如何清晰界定?其中给单位界定多少?给科研人员个人界定多少?近年因界定不清出现了一些产权案件。

笔者在《广义产权论——中国广领域多权能产权制度研究》中曾写道:“还应将这部分‘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分配给具体创造该‘知识’产权的技术人员。也就是说,由单位集体所有的‘知识’产权,其股份也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该单位所有,另一部分由技术人员持有。”

下一步,要确立并且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不仅意味着对科研人员“财产权”的承认和激励,而且意味着对科研人员“人格权”的尊重和新的解放。

第二个着力点:严格实施非职务成果的知识产权界定。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要进行试点,“非职务成果”的知识产权如何界定得更清晰、更准确?品牌(包括品牌内的技术配方)是很有价值的。搞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的可以以现金作资本,有的可以用品牌投入。品牌就是知识产权,有技术含金量,应进行界定量化:评估、作价、折股。

第三个着力点:激活中介服务的活力,把技术市场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对接起来。要建立技术转移中介人才的培养体系,大学应设技术经理课程,从而逐步建立中国自己的“技术经理人”队伍。

五、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新生事物,值得探讨。

第一点:准确把握数据的范围。“数据”的范围要科学把握,扭转狭隘的“数据观”。确立数据不仅仅是统计部门为宏观调控提供的数据,而是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众(自然人)等各行为主体以及自然界客体,在互联网上或者互联网下提供的全部信息的总和,不可简单化。

第二点:探讨“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两条红线之外的“数据双轨制”。笔者认为要时刻守住两条红线:一条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数据红线,另一条是涉及“公民隐私”的机密数据红线。应制定“数据安全法”来确立数据安全的保护制度,不允许利用数据危及“国家安全”或利用数据损害“公民隐私”及对人进行控制。

据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整个社会来说,将来中国的数据是在排除“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之外“双轨运行”的。第一条轨:免费向社会大众、各行业提供的公共信息(“国家安全”以外);第二条轨:企业或事业单位法人的有关信息、公民的有关信息(“公民隐私”以外)等。

第三点:从产权角度建立数据权利体系。从与要素市场化配置相关的产权角度来说,数据只有在实操和使用中才能产生价值,它涉及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交换等过程。复杂在哪里呢?从产权来看,数据权利体系很不清晰、很不完整。

六、管理要素(企业家)市场

现在有关文件已经明确开列上述五大市场,但是,没有正式把管理要素(企业家)市场列入市场体系之内,有点遗憾。怎么样才能发挥中国成千上万管理者的作用,非常重要。建议补上管理要素(企业家)这个市场。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都列入管理要素。现在,中国完善管理市场是“很迫切”的问题(不是“不迫切”),而且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不是“没有新问题”)。例如,不少人仍然“错把经理当官员”,认为国有企业经理是任命的,不应该由市场来配置。

我们能不能理出个头绪来?例如,在中国特定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可由组织来考核鉴别,某人适不适合当管理者,资格由有关组织来掌握,可以发“资格证书”,没有资格证书的人就不能进入管理者市场,有资格证书的人可以进入管理者市场。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自由进入。经过市场平等竞争,由企业董事会来聘用,即在大框架内还是应该由市场来配置。


常修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兼任中国经济学术基金(香港)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等。1949—2009《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入选者,制度经济学者,《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入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