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政策解读 >肖河:彰显领导力?拜登的“民主峰会”,只怕会弄巧成拙

肖河:彰显领导力?拜登的“民主峰会”,只怕会弄巧成拙

  时间: 2021-12-26      1109     分享:

近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河就拜登的所谓“民主峰会”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拜登的外交政策团想必心知肚明,召开所谓的“民主峰会”很可能吃力不讨好。

有“自曝其短”风险

 

之所以说“还是”,自然是因为美国政策界和舆论对于是否有必要召开这一所谓峰会一直有分歧。


支持者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以“民主”为名召开全球大会在政治上“必定正确”,并且还可以借此重新昭示美国“领导全球事务”的意愿。更不用说,参会的国家越多,越能彰显所谓“美国领导全球事务的能力”;会议的规模越大,就越能“震慑”反对美国的国家。


但是,反对者也有其道理。他们认为,召开全球大会本身并不能自动地为美国带来亟需的国际威望和合法性,甚至存在“自曝其短”的风险。原因也可想而知,即使是在大西洋两岸,美国和欧洲国家自19世纪末以来就对什么是“民主”有不同的理解,遑论当今远为多元的国际社会。就算忽略参会各国在“民主”概念上存在的分歧,要想让几十上百个国家借助一场会议就形成所谓“有意义的集体行动”也是难上加难。因此,在上月底美国国务院拿出了一份110多个国家的邀请名单后,美国国内就有不少舆论质疑这场大张旗鼓的线上峰会到底能开出什么结果,批评其仅仅是拜登政府为了开会而开会的“曝光秀”。


意难平与不高兴

 

从名单公布后国际社会的反应来看,开一场全球“领导人民主峰会”着实“不易”。受邀国多达110个,甚至包括30个人口少于100万人的小国,那么没有受邀意味着什么?土耳其和匈牙利是唯二没有被邀请的美国北约盟友。为此,匈牙利立即采取了报复行动,投票反对想要发布联合声明支持美国召开峰会的欧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与美国走的很近的国家没有受邀,例如东亚的新加坡和越南、中东的埃及和一系列海湾地区的君主国。这些国家虽然不像匈牙利那样明显表露出不快,但是心有芥蒂恐怕难免的。


没有受邀的一些国家固然意难平,但是受邀国也未必有多高兴。


在邀请名单公布后,美国舆论没少对参会各国是否“够格”评头论足。很多媒体援引“自由之家”的打分,认为在参会的110多个的国家中,只有77个是所谓“完全的自由民主国家”,剩下的则是“半自由”甚至是“不自由国家”。其中,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都被美国社会视为近年来出现严重“民主滑坡”的“半自由国家”。而在美国的欧洲盟友中,波兰、斯洛文尼亚也频遭美国媒体的“威权主义化”点名。也正因如此,拜登的邀请原则被说成“宁滥勿缺”。可想而知,在这种公开的臧否之下,即使应邀参会,也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国家并不开心。


实际为国内政治

 

拜登的外交政策团想必心知肚明,召开所谓的“民主峰会”很可能吃力不讨好。即使是从“联合反华”的角度而言,也早有美国的政策专家指出,借用美西方的民主模式搞“富国小圈子”的做法行不通。


既然如此,拜登政府为何还要坚持兑现“民主峰会”这个竞选承诺?更何况,白宫还放出风声,明年峰会不仅会继续办,而且会从线上转向线下,甚至明年全年都将是落实峰会倡议的“行动之年”。


个中原因,可能和拜登在《过渡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指南》将世界描绘为所谓民主和威权主义力量相互较量的“拐点”如出一辙。对于拜登领导的民主党政府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推进以“大政府”为核心特征的国内议程,其最主要的对手依然是国内的经济社会保守派。在美国国内政治极化、“左右”意识形态斗争激化的环境下,利用国际政策来合法化自身政治主张可谓当然之举。拜登一直主张与中国竞争的核心是立足于“有效的实力地位”,而获取这一地位的第一要务就是“重建美国国内的民主”,亦即清除以特朗普主义为代表的美国右翼的影响。这和拜登打着“与中国竞争”的旗号、在国会推进规模空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法案在手法上如出一辙。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很清楚,一场所谓“民主峰会”不会影响中美博弈的大局。需要提醒美国的是,负责任的大国不应该为了国内政治需要而肆意对待与他国的关系,不应该为了自身的政治便利而扰乱国际秩序,否则难免会弄巧成拙。只有负责任地处理好中美关系,才能为建设美国的民主创造真正有利的长期外部环境。



肖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IWEP)国际战略研究室副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国家安全研究室,副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国际政治方向双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