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学术研究 >袁增霆:资本市场剧烈动荡,投资者如何实现财富保全?

袁增霆:资本市场剧烈动荡,投资者如何实现财富保全?

  时间: 2021-04-01      504     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MBA教育中心与金融系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袁增霆就资本市场剧烈动荡,投资者如何实现财富保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近期出现了剧烈波动,呈现风险资产和黄金、美债等避险资产齐跌的局面。短短两周时间内美股四度熔断,道指跌破2万点,让股神巴菲特也感叹“活久见”。


“我们正在经历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时期,从资产价格下跌幅度来看,这已经是一场金融市场的危机。”元聚资本首席经济学家袁增霆博士这样描述近期市场的动荡。袁增霆博士认为,“2020年世界经济将呈现疲软态势,国内外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甚至后面某些季度的经济数据表现可能都会非常差。”


“疫油双杀”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的恐慌情绪,正成为悬在市场上空的一团乌云。欧美多国政府表示进入“战时状态”,为遏制新冠疫情蔓延对经济的影响,全球多国央行跟随美联储的脚步开闸急剧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


袁增霆博士看来,疫情影响下的经济有两个特征。首先,“疫情经济”类似于战时经济,政府主导、政府干预经济的特征显著。政府主导或指令经济,可能会挤压国内市场经济自发成长以及对外需求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挤压了对外部技术、资产、商品与服务的需求。在疫情过后,这部分需求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这也是国内未来通胀压力的原因之一。


此外,“疫情经济”下在线特征显著。疫情期间人员外出减少的大环境下,游戏、短视频等在线娱乐行业活跃,疫情也加速了在线教育的普及,远程办公则成为了疫情期间的刚需。在线领域出现的诸多机会都是由于短期疫情形势刺激产生。


通胀还是通缩,这是个问题


通胀,还是通缩?市场对此看法不一。按照正常逻辑,资金充沛理应推升通胀预期,但相反的是,当前市场对于全球通缩的担忧却愈演愈烈。


海外疫情仍在蔓延,沙特与俄罗斯围绕石油价格的博弈导致全球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货币宽松效果,加重通缩预期。


如果说全球层面更令市场担忧的是通缩,那么在国内人们讨论更多的则是通胀。1、2月份,中国CPI都处于“5时代”。刚刚公布的2月份CPI同比涨幅为5.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袁增霆博士认为,国内的通胀压力要高于国外。受到疫情的冲击,国内实体经济GDP增长速度在加快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经济增速稳定,政府必然要采取宽松政策支持GDP的增速。目前国内的物价指数较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宽松可以遏制短期内资产价格下跌所产生的的通缩效应,后期一旦经济企稳,就会面临通胀压力。


此外,袁增霆博士提醒投资者,若疫情继续恶化,全球经济可能会陷入滞涨时期,经济在通胀和通缩之间频繁转换。


“滞涨”这个词语在过去几年元聚资本的投资策略分析报告中,袁增霆博士也多次提及。但他指出,疫情下的滞涨与过去的滞涨有显著的区别。


“今天我们所谈的滞涨与过去的滞涨的区别就是,通胀和通缩交替转换的节奏可能会比过去更加的频繁。最近资产价格涨跌波动幅度非常大,这种波动的背后实际上就是通缩和通胀之间的预期转变。”袁增霆博士如是说。


聪明的投资者关注长期


在袁增霆博士看来,滞涨时期意味着投资者要在通胀与通缩频繁交替的通道中来回穿梭。面对剧烈的市场波动,短期投资者难免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干扰,做出一些比较冲动或者长期看来不太理性的投资决策。


“对于短期投资者来说,在价格频繁波动的节奏里,一会儿看多一会儿看空,可能会陷入多空双杀的局面。”元聚资本首席经济学家袁增霆博士这样描述短期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他建议短期投资者不要轻举妄动。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短期的判断和决策都可能使投资者的财富缩水。“越是在这样频繁的变化时期,我们越需要专业的知识来分析、持续的观察。正确的决策可能时常处于市场主流意识的对立面,因为它领先于后者一个短期周期,后者在滞胀时期很快就会反转。”


疫情之下,全球市场分歧加剧,缺乏共识。“不稳定的共识与稳定的分歧”,袁增霆博士认为这正是投资者现在面临的主要决策矛盾。在他看来,如果短期分歧持续时间太久,投资者难以形成长期的共识,无法形成有效决策。


长期股权投资者若想实现财富的保全,需要避开错误的决策,跳脱短期思维,加快寻找共识,在小范围内形成共识提高决策的效率。在此前的元聚思享汇系列专栏中,袁增霆博士也一再强调,只有形成共识,才能使投资者在不确定环境中,保持定力不瞎折腾。这样在风险来临时,才能实现财富的保全。


此外,袁增霆博士还表示,由于市场加快寻求共识以提高决策效率,投资者分层速度也将加快。机构化投资者可能会进一步壮大,与之相反,散户型投资者可能面临被清洗出局的局面。


疫情时期的投资机会


在当前如此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应该如何调整?如何抓住疫情时期的投资机会?


袁增霆博士提醒投资者,现在是中长期决策时机。他认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短期抢反弹的风险程度无异于用手接天上掉下来的刀子,醉心短期投资热点,可能会丧失中长期选择时机。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者来说,现在恰恰是价值投资的好时机。” 国内外疫情导致无论是在证券市场或是私募股权市场,都存在一些资产折价的行为。从股权投资的角度来看,聪明的投资人都已经意识到现在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标的和谈判的窗口期。


具体来看,此时应该如何挑选优质项目?袁增霆博士认为,现在市场的投资机会已经比过去明朗的多。


在经过五年多的存量博弈后,从资产管理机构到被投的企业项目,头部明星企业或者是细分领域的龙头已经非常清晰。投资者可以寻找市场地位稳固的GP合作,押注具有稀缺性的、可以维持社会稳定的传统行业领域。


此外,袁增霆博士表示,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对外投资,尤其是阻断了国内获取海外先进技术之路。这场疫情,更是从实质上阻断了对外投资。


但国内对于国外的知识产权、先进技术的需求仍然客观存在。疫情阻断或抑制的国外技术等稀缺性资产需求,或将催生一些国际投资机会。


袁增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MBA教育中心与金融系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2006至2008年在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05年起就职于金融研究所,迄今参与或主持数十项课题研究,主要涉及信用风险管理与信用评级,理财产品评价,资产证券化与影子银行,信托、租赁与担保行业发展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