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学术研究 >邵景均:​换届中怎样发现好干部

邵景均:​换届中怎样发现好干部

  时间: 2021-09-02      727     分享:

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组织部特约评论员邵景均近日发表了题为《换届中怎样发现好干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地方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之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交汇期。历史经验表明,凡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领导者,总要在历史交汇期进行一番宏伟擘画;擘画的核心历来是“人”,即选用什么样的领导人才引领新的社会进步。这是因为,“事在人为”。用人得当,事半功倍;用人不当,目标落空。及时选用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人才,是我们党100年成功经验的基本总结,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迫切要求。把一大批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优秀领导人才选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不仅直接关系到2021年“开好局、起好步”,也关系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我们党百年来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正确把握新时代好干部标准

 

在换届中发现好干部,前提是正确把握现阶段好干部标准。我们党在百年历史上,虽然始终强调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好干部的具体标准是不一样的。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20字”好干部标准,为新时代选人用人树立了鲜明导向,也是当前做好换届工作务必透彻理解的基本根据。

信念坚定。优秀的党员干部首先政治必须过硬,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新时代好干部的首要标准。

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

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好干部的必备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广大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的干部才是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和拥护的好干部。

勤政务实。干部者,领导他人干事之人也。在我们党执政的条件下,所谓“领导他人干事”,就必须勤于政、务于实。古往今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勤政,就是勤勉政事、恪尽职守;务实,就是实事求是,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倘若不干“政”事、不办实事,只会高高在上摆架子、弄虚作假装样子,党和人民要这样的干部何用?立足本职工作,勤于公务政事,勤奋敬业苦干,是好干部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干部要学理论,但他同时强调,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

敢于担当。在一个地方或单位,领导干部是“当家人”“主事人”。不管出了什么困难、问题和挫折,领导干部都得把“事儿”扛起来。不扛“事儿”的人没有资格当领导干部,会让人瞧不起,工作也干不下去。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前所未有,各种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尤其需要“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成为这次换届选任好干部的重要标准。

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干部要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等等,都需要担当,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清正廉洁。古今中外“清正廉洁”是对官员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本质上与腐败水火不相容,所以对干部“清正廉洁”的要求更加自觉、更加严格、更加长久。党执政的时间越长,对腐败危害的认识越深刻,对干部清正廉洁的要求也就越高。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以通俗的语言告诫所有干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是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政治操守和为官从政的底线,也是选拔干部须臾不可忽视、轻视的基本标准。

新时代“20字”好干部标准,内涵极为丰富,要求非常明确。结合换届实际严格坚持这个标准来发现好干部,就能够把干部选好、用好,换届的基本方向就不会出错。


二、换届中发现好干部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

 

2021年的换届工作,涉及的面广、人多,“动静大”。做好换届工作,需要保持平稳推进,“不出事”,但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和启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急需的好干部。

换届中发现好干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有权力选人用人的人要有“求贤若渴”的愿望。在我国目前体制下,换届,就是发现人才、选用人才,具体工作一般由极少数党委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的人去做。此时,那些直接担负选人用人工作的人,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换届工作,去考察、挑选换届对象,就是换届中能不能发现好干部的前提。怎么发现和选出好干部?首要的是树立“为国聚贤”“为党求才”的强烈意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求贤若渴,才有可能发现好干部。

拓宽发现好干部的渠道,改进识别好干部的方法。干部选任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确立正确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干部标准和用人原则、制度等。这对于大批领导人才的成长和使用,极为重要。但是,人才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所有有关人才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规定,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某人是不是人才?是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怎样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干部问题才算是落实了。对人才最终要看一个“用”字。邓小平指出,有些地方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应该看到,对人才的用与不用,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起用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才,会使许多人才受到鼓舞;而错用一个坏人执掌大权,则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所以,必须从对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做起,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以及识人者的局限性,“知人”是古往今来公认之“难事”,对人知之不准、知之不深的事例非常多。总结中国共产党识人的历史经验,结合今天的实际,要准确发现好干部,“深知其人”,必须遵循“六看”原则。

一是自己看。这里所说的“自己”,就是准备选用下级干部的上级主要领导。上级领导对于拟任用的下属,一定要亲自了解,亲自考察。自古道:“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善。”考察者的水平高低、“眼力”好坏,直接影响对“好干部”的认识,影响干部选拔工作的质量。省委书记要亲自考察和了解地市委书记,地市委书记要亲自考察和了解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要亲自考察和了解乡镇党委书记,不能把换届考察重要干部的责任完全推给组织人事部门。

二是群众看。群众对干部的优劣最有发言权。识人、用人应当贯彻人民公认的原则。一般地说,绝大多数人说“好”的干部,不会差到哪里去;绝大多数人说“坏”的干部,不会好到哪里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尊重人民群众意见,是我们党和国家实行民主选举制度的重要基础。

三是看政绩。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干部的主观努力见之于工作实践的一种客观结果。看干部的德才,归根结底要看他对人民所作的实际贡献。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标准。

四是看全面。对领导人才不能求全责备,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要看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要有举大功不记小过、举大善不疵细瑕的眼光和胸怀。同时,要看到人的长处与缺点的辩证关系。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既要矢志抓发展,又要善于抓发展;既要勇于抓改革,又要善于抓改革;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具有这种全面领导能力的人,是新时代迫切需要的好干部。

五是看大节。重要领导岗位上的人才,特别是“一把手”,不是在“小节”上取胜的人,而是在“大节”上取胜的人。“大节”如何,主要表现在对“大事”“大局”问题的处理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往往看不大清人的品德高低、能力强弱。这时谁的“细节”处理得好,似乎谁就好,就容易进入领导选人的视野。其实不然。唐朝魏征讲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要在“大风大浪”中发现和选拔领导人才。当一些重大事件和扑朔迷离的历史性事件猝不及防来临时,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就会“本能”地暴露出来;他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处事能力、指挥能力等也会充分地显示出“本来面目”。

六是看潜能。一个人是不是某一岗位上合格的领导人才,需要靠实践去证明。选拔领导人才实质上是一种预测,需要对已有的材料进行正确的推断,需要挖掘并分析人的潜能。优秀的领导人才,总会在以往的工作中显露出一些良好的潜在素质。比如,在原有工作岗位上显示出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态度坚决,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信仰、作为、担当、境界;“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些都是新时代好干部的可贵品质和素养。


三、为换届中发现好干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选人用人,历来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有时还是敏感的问题。这次换届干部队伍变动比较大,尤其需要发挥制度优势,排除各种干扰,为发现和选用好干部创造良好的环境。

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为换届工作提供坚强政治组织保障。换届工作面对的是批量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对党的执政资源的一次全面性、系统性整合。这项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疏漏,就会影响换届的整体成效,影响到下一阶段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顺利落实。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选人用人的指导思想和换届的工作部署,切实贯彻党管干部原则,确保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党组织在选人用人过程中要认真起到领导把关作用,在分析研判、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各环节,始终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牢牢树立好干部的政治标杆,坚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政治筛选。绝不能为了追求地方政绩,就在一些经济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任用上放松政治标准,甚至对一些“问题”干部搞缓冲、打折扣,要严防“带病提拔”,特别要加强对政治“两面人”在选拔任用环节的预先防范。

依靠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发现和选拔好干部。换届,就是从许许多多可以使用的领导人才中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实际上是领导人才的竞争。但这个竞争不是无序的,而是有序的,要按照特定的法律制度来进行。在选人用人上,“还是制度靠得住些”。我们党执政7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国家选举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是规范党组织选举的重要制度,是这次党内换届的基本依据。各级党组织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这些《条例》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坚决按照其程序办事。各级政府也要坚决按照选举法和公务员法办事。党政干部的选拔任用,都要遵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严格按照这些法律制度的精神和程序办事,有利于发现好干部、考察好干部、选举好干部。

任何法律制度总要随着实践不断健全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但邓小平指出的“论资排辈”等某些落后制度的痕迹还在。“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和“神秘地选人,不是公开地选人”的情况仍然存在;传统的“相马”方法也在运用。这些落后的东西,直接影响发现好干部、使用好干部。因此,应当结合换届实际,进一步改革干部选拔制度,建立先进的干部选拔制度。一是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它不排斥领导人对人才的推荐,但必须能够最充分地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体现“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原则。二是具有现代科学性。要把社会学、政治学、领导学、管理学、人才学等有关理论和方法引入干部选拔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形成系统的科学方法和机制,增强客观性、公正性,减少主观盲目性。三是具有真实的公开性。人才的公平竞争要有公开化作保证。只有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基础上的干部选拔制度,才能保证广开进贤之路、纳新之路,广开去劣之路、吐故之路,发现好干部,选用好干部。

加强换届工作监督,发挥纪检监察制度保障作用。以往换届的实践表明,换届期各种拉票贿选、诬告陷害等违法违规活动会严重干扰换届工作,对清晰辨识、选好用好干部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及时跟进,对换届工作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对拟提拔干部加强监督,严查各种形式的拉票贿选行为;对一些诬告陷害拟提拔干部的行为加强监督,打击那些恶意妨碍换届工作的违法违纪人员,保护好干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对换届工作中各个重要环节,也要加强监督。通过有序、有力的监督工作,确保换届制度顺利实施、换届工作顺利推进,使更多的好干部脱颖而出。


邵景均,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组织部特约评论员,《人民日报》特约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