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智库资讯 >贺颖奇:北京国家会计学院MPAcc项目培养经验分享

贺颖奇:北京国家会计学院MPAcc项目培养经验分享

  时间: 2018-05-24      527     分享:

近日,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会计系主任贺颖奇教授在全国MPAcc教学管理工作会议上,结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MPAcc项目的培养特色,向大家作了精彩的报告。

Part 1:北京国家会计学院MPAcc项目简介


贺教授介绍到,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学位教育、中短期培训和远程教育为支柱的教育培训体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明确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注重实践型、启发型教学,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以及社会中介机构培养了大批会计和审计高级专业人才。

Part 2:办学特色与经验


贺教授围绕师资队伍、招生选拔、教学安排、综合素质培养、实习实践、学生管理与服务、毕业论文、就业等方面全方位地讲解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MPAcc项目的主要办学特色与经验。他强调,MPAcc培养方案的合理确定必须从使命愿景出发,产学研政一体化,培养“三服务”人才。为了有效地支持这一战略规划,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不仅建立了招生、教学、就业一体的网络平台以及管理会计实验室、税收大数据实验室、金融实验室三大特色实验室,还由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导师组成高素质师资团队,具有“把握政策前沿、注重产学政研相融合、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自我修炼和提升”的特征。


贺教授指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MPAcc项目课程设置围绕以下三大特色展开:

①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

② 充分考虑执业/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设计课程;

③ 充分考虑产、学、研、政相结合的要求,将教授负责制项目引入选修课。

在此基础上,为强化学院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确保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的正常实现,学院MPAcc采取小班教学,明确每门课程都安排案例教学环节。同时,通过加强思政教育、学术活动、各类就业指导活动等方式在课堂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论文阶段,采用“三步抽检;两次查重;末位淘汰”的规范化工作程序,有效提升论文质量,确保毕业生的综合水平提升和优势就业竞争力。

Part 3:内部控制与持续改进


贺教授从环境评估、风险应对、内部评价、外部监督、持续改进5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内部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他指出,区位优势与培养文化、培养模式变化、日益激烈的招生环节、人工智能对会计职业的挑战、就业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对MPAcc培养环境带来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从招生-培养-管理的健全风险应对体系。

他提出了6个内部评价方面的具体实施点,包括: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成立教学督导工作组和督导办公室、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应急预案、定期召开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建立“321”论文质量严控制度、定期召开座谈会,同时从上级监督、论文盲检、合作方交流等方面实现外部监督,以此实现项目整体的持续改进。

最后,贺教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方得始终”与各培养院校共勉。


贺颖奇,会计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会计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管理会计研究所所长、教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分会理事,并曾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