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东:关于消费扶贫的几点看法
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向东应邀参加在京举办的由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主办、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和中国社会扶贫网承办的“2019年扶贫日消费扶贫论坛”时发表了题为“关于消费扶贫的几点看法”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1.近两年,消费扶贫在政策部署、推进机制、社会氛围等方面均有突破,而这些又都有力地推动了消费扶贫在实践层面取得非常显著的进展。刚刚曲司长做了介绍,时间关系,不再重复。
2.随着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越来越近,人们或许会想,到时候,消费扶贫是不是就完成了历史使命,是不是就可以划上句号了?对此,我们的看法是:消费扶贫不是权宜之计。
脱贫攻坚要衔接乡村振兴,对标乡村振兴,从而,消费扶贫就要从助限期脱贫到助稳定脱贫,从扶绝对贫困到扶相对贫困,从“输血”到“造血”,从助扶贫到兴产业。如果说,当前消费扶贫,更多是通过对接消费、对接市场,帮助贫困主体解决“卖得掉”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更多通过以消费促生产的机制,帮助贫困主体提升产 品质量和价值,优化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解决“卖得好”、“卖得久”的问题。因此,消费扶贫不是到2020年就结束的短期任务。
3.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理解消费扶贫的政策要求和内在逻辑。
国办在《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中,部署了包括动员社会各界扩大扶贫消费,拓宽农产品流通与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政策和任务要求。我们要认识它们包涵的内在逻辑关系。
消费扶贫,一头连接消费者,一头连接贫困户。在消费端,通过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努力扩大扶贫消费;作用在贫困户一端,就是通过以购代捐,去激发贫困主体以劳动脱贫、有尊严脱贫的内生动力;而在贫困地区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侧,通过不断提升供给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与水平,去改善消费扶贫购买者的消费体验,从而进入下一个循环,进一步提高大家扶贫消费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闭环,是一个消费促进生产,生产决定消费的过程。
我们应该努力使它成为一个良性的、具有正反馈效应的过程。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体现在消费扶贫上,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得以实现。
4.要真正使消费扶贫成为一个良性的、具有正反馈效应的过程,从当前我国消费扶贫的实践来看,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特别是要更好地发挥以消费促生产的作用。
消费是可以区分为个人消费与集团消费的,消费扶贫也可以区分不同主体。其中,企业是消费扶贫的一支特别重要的力量。企业参与消费扶贫,除了供销对接,集团采购外,还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强化:
一是大企业,特别是平台企业,掌握大量个人消费数据、市场供求数据、产品和服务价格数据等,应鼓励他们把数据用于消费扶贫中,为贫困地区补齐供给链短板,提升产业供给水平,发掘和提高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供来自消费端、来自市场的至关重要的方向指引;
二是企业消费扶贫不要止步于采购,应鼓励企业在消费扶贫中做深一些,把帮扶的行为从单纯对产品和劳务的消费采购,延伸到供应链,深化到生产供给侧去,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产品与劳务的供给水平;
三是鼓励企业从关注消费扶贫的产品与服务,到参与贫困主体的能力建设中来,这里既包括对人的能力培育,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
5.另一方面,调动和保护消费者扶贫消费的积极性,对于建立消费扶贫长效机制非常重要。
消费扶贫,连接消费者和贫困户中间的载体,是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也是建立消费扶贫长效机制的载体。
现阶段的消费扶贫,人们关注和强调更多的,还是产品和服务的来源,强调它们来自贫困地区、来自贫困户,这是有必要的。未来,要让人们消费扶贫的理由,更多地转向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品质和它们内在的价值。这是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要求,只有这样,才真正由“输血”变成“造血”。当然,这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过程,一个通过保证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与价值,不断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的过程。
在现实中,如果因为供应链之类的原因,给消费者的体验带来不良影响,当然要找准薄弱环节予以改进,同时,如实向消费者解释和采取补救措施,也比较容易赢回消费者的心;相形之下,反对短期行为,反对透支爱心更加重要。对人们消费扶贫积极性损伤最大的,是不实宣传、弄虚作假,对此,应坚决地予以制止。
6.要把消费扶贫做得更好,还需要多方面创新。比如,电商助力消费扶贫的方式就需要改进。
我们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取最合适的电商助力消费扶贫的方式。有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品种不多体量大,产品销售到远端市场,电商助力消费扶贫的方式,主要是网货化、标准化、品牌化、改进包装、建立追溯体系等等;而有些地区的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小,销售半径本来就不大,电商助力消费扶贫的方式,或许就可以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通过让消费者进村,就地消费+后备箱经济,解决农产品出村的问题。这是另一种电商的打法。总之,消费扶贫来日方长,创新空间巨大,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
汪向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