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室参事,经济学博士、工学博士,高级规划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仇保兴就降低城市建筑能耗、农村建筑能耗、城市交通能耗及长距离交通能耗,创造出一个中国的低碳发展新模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仇保兴认为,首先城市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应该具有自我改进的能力,“城市可以从高碳向低碳转移,发动每个市民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要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普通居民的利益。因为当地的历史文化蕴涵着节能减排的古代先贤智慧,只有以尊重普通居民的长远利益为前提,进行富有创造力的规划管理工作,才能使城市具备持续减碳的自进化能力。
在空间规划上,仇保兴认为,要遵守“城市空间紧凑混合有序与田园项目宽敞宜人,二者相互依托”的 原则,尊重大自然,尽可能地对河流、山丘、绿地等自然环境造成最小干扰,将城市轻轻地“安放”在大自然中。
在交通规划中,将绿色交通设计与用地模式融合,一并进行考虑规划,不能仅仅站在汽车的角度去建设城市,还应从自行车、行人的角度来建设,使其共同友好相处,这需要我们把轨道交通与微交通联系在一起规划。
同时,在城市中补充建设“微循环”。坚持优化可再生能源以及材料的循环利用,坚持采用分布式的能源系统,用微能源来代替工业能源中心式的能源系统。例如从水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建立多级的塔式用水模式,对水资源进行多次甚至N次反复利用,有效提升水的利用效率。
此外,仇保兴认为,在城市建设中,还要警惕高技术的“低碳陷阱”和外部植入式的“低碳陷阱”。应利用传统智慧、本地文化、实用的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组合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建设灵魂。此外,绿色建筑、健康建筑是生态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保持弹性的基础,它应该与城市共同进化、自我更新,来协同使城市的绿色发展走得 更稳、更快、更和谐。
阿联酋阿布扎比市附近的“生态新城”马斯达尔(Masdar),在仇保兴看来就是“技术本位”的典型代表。马斯达尔是一座建立在沙漠之上且实现了碳中和、零废弃物的城市,形成了利用一系列高新绿色科技项目,通过城市内部自循环、完全实现零碳排放的城市体系。
马斯达尔的建设计划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这座诞生在石油之都的城市不使用一滴石油,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其中光电太阳能占52%,大规模的太阳热能农场占26%,屋顶太阳能热水收集器占14%,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工厂占7%,风能占1%。马斯达尔城禁用汽车,上班族可以使用私人快速运输系统(PRT),该系统由大约3000辆以可回收镉锂电池驱动的汽车构成。车辆停靠车站时可同时充电。
“马斯达尔延续的是工业文明的传统思路——挑战自然,以高科技、高代价、高指标来追求零排放。它是为了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而设计的城市,而不是为了人的生活更美好。”仇保兴说。
“这类城市建造维护的成本非常高昂,计划居住5万人口,总成本高达220亿美元。高昂的建造成本使得某些项目根本难以进行。更大的问题是造价极高的自动汽车驾驶轨道,面对无人驾驶新技术,很快就会被淘汰。”仇保兴说,“这种城市忽略了城市改造的渐进性以及居民的自主创造能力,成为了‘低碳的居住机器’,却与人的行为无关。”
另一类“低碳陷阱”就是“逆城市化”的新城建设。仇保兴说,“‘逆城市化’模式错误地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发促进城市进化到低碳发展阶段,因此提倡倒退到农耕社会生活方式,远离现代城市文明,这是被动适应,也是难以持续的。”
此外,外部植入式的人居聚居模式,虽然对当地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小,但是与当地建筑的文化、居民 的正常生活习俗完全脱节。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黄柏峪村。黄柏峪村总体规划引入威廉•麦克唐纳“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发展理 念。其特色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 集中村落生产生活用地;二是农村社区中新建住宅要采用当地可获得的、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使新民居具有环保、节能的良好性能;三是生产原料和能源要形成可持续循环。
但由于建成后的可持续发展用房存在着建设造价高、使用年限短、功能设计不便以及居住成本过高等问题,无法得到村民认同。而且引进的威蒙砖头不适用于当地寒冷的气候条件,经过两年的冰冻,建筑表面的砖块就会散掉,其余的抗压强度也会大大下降。
仇保兴强调,建设低碳城市应尊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考虑普通居民的实际利益,有创造性地进行规划、管理,使城市具有持续减碳的自我进化能力。要将紧凑、混合的城市空间与宽敞的田园相结合,设计建造适应本地气候的绿色建筑,不使用昂贵不可复制的高技术,“以人为本”是低碳生态城市的灵魂。
仇保兴,男,汉族,1953年11月生,浙江乐清人。197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工学博士。高级规划师。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城镇化理论与城市规划研究专家,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原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