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要从五个方面发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前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受邀参加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2020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暨年会时表示,中国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已经跨跃到中高收入阶段中段的右侧,十分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值,但仍有比较多的中低收入人群。未来要从五个方面发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马晓河表示,一方面,要从“十四五”时期开始实行两个十年倍增计划。即第一个是中低收入人群十年收入倍增计划,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翻一倍;第二个是中等收入人群十年翻一倍,两个十年倍增计划可以对我国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建立橄榄型社会形成强力支持。
第二,支持中低收人群改变身份的政策重点要放在农村,农村有80%属于中低收入人群,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公共服务投入。能为中低收入人群降低生存成本和提高收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此,他建议,发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专项国债,还有要对农民经营高附加值农业建立无息贷款专项基金,增加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补助支持,把农民的基本养老金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
“提高农民大病医疗补助标准也是一项政策选择。农民得病以后,好多药报销不了,报销比例也有些偏低。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的生存成本,应是我们政策安排的重点。”马晓河说。
第三,建议对中低收入人群实施就业专项工程,实行就业技能培训扶助政策。
第四,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的“两个全面”政策。另外,还要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摊机制。
第五,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基础性制度安排。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都要加快步伐。还有土地制度改革要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马晓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