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中国(30·60)路径初探
5月18日,在成都举办的2021(第十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受邀作“中国(30.60)路径”主题报告。
仇保兴在报告中表示,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场,以城市为主体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有利于因地制宜布局可再生能源和碳汇基地,同时更能有效引导城市由过去唯GDP竞争转向GDP与减碳双轨竞争模式,使城市间的低碳发展具有极高的效率和动能激励。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体现了节能、节水和节材等特性,全面实施绿色建筑将为城市“碳中和”提供重要贡献。同时,他指出,将风能、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通过城市有机物发电、地热与地质储能,以及立体园林建筑、“鱼菜共生”等模式,可发挥综合减排作用,助力城市“碳中和”。
建筑行业,是决定一个城市碳中和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承担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英美等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六七十年的跨度不同,中国只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只有短短30年左右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
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主角,占75%左右的比例。而其中,包括建材、建材运输、建筑运行等在内的建筑行业,则是决定一个城市碳中和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
要努力避免“城市矿山”。他介绍,经过工业革命300年的掠夺式开采,全球80%以上可工业化利用的矿产资源,已从地下转移到地上,并以垃圾的形式堆积在我们周围,总量达到数千亿吨,并还在以每年100亿顿的数量增加。而靠工业文明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正成为一座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
风能、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城市有机物发电、地热与地质储能,以及立体园林建筑、“鱼菜共生”等模式……用这样一系列的办法,可发挥综合减排作用,实现城市的碳中和目标。
与此同时,仇保兴还列出了一系列“碳负面清单”——城市低密度发展,按建筑平方米计价的集中供热,玻璃幕墙建筑,超高层建筑,中央空调……
我国从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2021-2030年为碳达峰阶段,大部分城市实现人均碳达峰;2030-2050年为碳中和关键期,大力系统碳中和,一半城市实现碳中和;2050-2060年为碳中和决胜期,所有城市碳中和、交通系统实现碳中和。
仇保兴: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专家组副组长、国务院参事、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同济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博士 。
曾在浙江省先后任乐清、金华和杭州三个城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近十八年。在任国家建设部副部长期间分管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十三年,同期兼任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协调小组副组长,国家水体污染治理重大专项第一行政责任人。三十多篇咨询报告获得国务院总理批示,曾作为访问学者赴哈佛大学参与有关项目研究,多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绿色建筑协会和国际水协奖项。多部著作被英、德、意大利等国出版社翻译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