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坚强勇敢的民族气质,使中华文化数千年来始终充满强大生命力
记者:世界上的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气质也都各不相同。在您看来,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气质?
王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与中华文明年龄相近的其他古代文明,如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等都中断过,有的甚至消亡了。唯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赓续不断。中华文明凭什么能独领风骚,一直延续下来呢?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气质有关。
首先,中华文化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特征之一是倡导终身学习。中国是一个“诗书礼仪”大国。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事业者都是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的人,几乎无一例外。比如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特征之二是变通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人在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努力做到“知常达变”,来寻求一种合适的生存方式。同时也体现出“日新”和“时变”的意识,既守文化大道之正,也依据世事变化与时俱进,这也是“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思想的传统文化源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特征之三是传承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源远,还要流长;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庇,还要靠子孙后代去发展和创造。中华民族通过一系列家风、家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坚强勇敢的民族气质,使中华文化数千年来历经无数风暴洗礼,仍能“历久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始终充满强大生命力。
其次,中华文化强调和谐共生。中华文化要求我们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道法自然。这种文化特征使得我们在处理国内、国际关系时讲究“和”“中”,不走极端,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没有霸权和掠夺的基因,中国在历史上也没有侵略和殖民其他国家的记录,我们寻求的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这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包容性、亲和意识。
再次,中华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做人有底线,对自己,希望通过“修齐治平”,做一个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相统一的君子;对他人的态度则是仁、义、礼、智、信。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意思是人与禽兽区分只有一点点,而这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文化道德修养。这种修养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上,就是无数仁人志士秉承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信念。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气质早已融入中国道路选择及实践的方方面面
记者:这种文化特征和民族气质对中国自身道路的选择有什么影响?
王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奋斗求索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我国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特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一,中国道路的选择坚持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华文化很早就有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实事求是”最早见于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古人提出的“实事求是”,被中国共产党人所推崇,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中国道路的选择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其二,中国道路的选择坚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在中华文化中,“为政以德”是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德政”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道路的成功选择,根本因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融汇人民的智慧;中国道路的不断拓展,根本动力就在于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中国道路的重大价值,就在于这是一条造福人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之路。
其三,中国道路的选择以小康社会为理想追求。中国儒家思想经典《礼记·礼运》中描绘了理想化的小康社会。我们党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将这一概念引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三步走”战略,生动表达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赋予中国道路基础性价值内涵。从小康社会、大同世界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特征的内在品质和恒久生命力。
其四,中国道路的选择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气质为支撑。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体现在个人价值方面,就是自我超越、持之以恒;体现在社会价值方面,就是锐意进取、革故鼎新;体现在国家价值方面,就是发愤图强、民族振兴。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相辅相成。厚德载物,就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包容万物、博采众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气质早已融入中国道路选择及实践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精神支撑。
中国梦的提出,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众多优秀品性和先进思想
记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如何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提出中国梦的意义?
王杰:中国梦的提出,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团结性。“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它最大限度地兼顾和包容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中看到自身利益所在,都能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实现自身的幸福生活,从而有利于把全国人民更好地凝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焕发出实现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所需的强大凝聚力。
中国梦的提出,更加强调“天下大同”的情怀。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之间,是相连相通、相互补充的。这正是中华文化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思想的真实写照。中国梦同世界梦之间深度融合,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合作和交流,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实现各国人民大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中国梦的提出,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延续性,源远流长。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要有传统性,更要有现代性。中国梦将中国文明史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结合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长期奋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担当结合起来,从而得以在一个历史长轴上进行定位,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一种历史纵深、历史厚重,也赋予我们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中国梦的提出,体现出中华民族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民族自信。中国梦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表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勠力奋斗的共同理想,并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既有憧憬有超越又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必将激发全党全国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壮志豪情。
中国梦的提出,生动诠释出中华文化“知行合一”思想。按照现代哲学的理解,中国梦是一个具有“实践观念”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是实践的观念形态。其本身是知行并重、知行并进,是真知和力行的统一。
记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独有的价值理念,比如“家国情怀”“修身齐家”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社会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怎样的作用?
王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本,它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一文化血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大的文化基因。它所塑造的中国人独有的价值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及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比如,关于天下为公的价值理念,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理念,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价值理念,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价值理念,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价值理念,关于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等。这些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执好政,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
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思想成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思想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比如,作为子女,要讲“孝”,既要孝顺父母,同时还要兄弟友爱、夫妻和睦,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作为国家公民,对待国家应报之以“忠”,继承忠于国家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树立爱国意识,怀忧国之心,立报国之志,行为国之举;作为普通人,人情世故应报之以“和”。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追求身与心的和谐,培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磨砺“不亢不卑,不骄不诌”的心境。同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上这些价值理念都将修身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培育自身良好品质,提升道德修养。
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成功带来的辉煌成就,也是文化底气的重要保证
记者:以前一些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而现在我们开始强调“文化自信”,重新认识到我们自己文化的价值。在您看来,这种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王杰:来源于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内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操,“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修齐治平”的自我修养,“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等,是从不同角度阐述的关于人与万物、治国理政、立德修身相辅相成的大智慧。
来源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就不可能有新中国,我们也就不可能找到重新树立文化自信的道路,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复兴最重要的底气来源。
来源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凝聚人类文明成果、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内在灵魂和指导思想。同时,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成功使中国从“一穷二白”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些辉煌的成就无不是文化底气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哲学教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