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旗帜动态> 智库资讯 >徐焰: 抗美援朝爱国情怀永远激励后人奋力前行

徐焰: 抗美援朝爱国情怀永远激励后人奋力前行

  时间: 2020-10-22      1209     分享: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毛泽东这首《浣溪沙》中的词句脍炙人口。这是毛泽东1950年10月参加国庆一周年歌舞晚会时,对柳亚子的唱和之作。当时,毛泽东正在为入朝作战苦苦思考夜不成寐。但在这首和柳亚子的诗词中,人们看到的却只有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的气魄和胆略。词中洋溢着爱国主义的豪迈气魄,也是当时中央做出抗美援朝决策的至关重要动力。

1950年从国庆节起直至10月19日志愿军正式跨过鸭绿江的这段时间,被史学研究者称为“艰难决策的十八个日日夜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要为一个5亿多人口的大国负责的执政党,不能再像农村根据地时那样不怕打破坛坛罐罐,能否同美国交战让毛泽东多少个昼夜焦虑思考。1950年中国GDP只有426亿元人民币,当时约合155亿美元,而美国GDP却达3001亿美元,在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去同世界头号强国交战,就有国家被“打烂了”的危险。从中央到基层的不少人担心出兵朝鲜会“引火烧身”,在民主讨论中发出不同意见也很正常,如何为国家利益负责而做出最优战略选择真是大难题。

艰难时刻,毛泽东和中央领导集体反复考虑的是如何维持国家的核心利益,要立足长远而不能像有些人想的那样只求一时苟安。彼时的新中国刚从“长夜难明赤县天”的环境中挣脱出来看到“天下白”,在近代外来“百年魔怪舞翩跹”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爱国的最重要体现就是要奋力让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但在“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仅几个月后,美国就以朝鲜内战爆发为借口,于1950年6月同时出兵朝鲜和台海,阻止中国统一,并把战火烧到作为中朝国界的鸭绿江边。此刻若不敢应战,中国岂不还要继续受外来霸权欺凌?示弱退让不仅会让强敌气焰更盛,也可能使苏联因对华失望而拒绝出力援助,国家走向工业化又将延后。周恩来后来就总结说,如果不出兵参战,我们的建设也将成为不可能。毛泽东和中央领导集体反复权衡各种利弊,从国家安全和建设全局以及长远发展考虑,认为必须进行这场同美国不可避免的较量,打得一拳开,才能免得百拳来!

中共中央做出入朝参战的决策后,又向全国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这是将爱国主义同全国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的最有力动员。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相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家国情怀,把个人、家庭与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动员更能激发军民的斗志。毛泽东解释这一口号时就讲过:“只为了朝鲜人,不为中国人还行啊?所以我说,是为了保家卫国嘛,就是你要保家,你要卫国,要到那个地方去保,那个地方去卫。”

为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肃清知识界存在的亲美、崇美、恐美思想,中共中央还在全国展开“三视”教育,即“仇视”“鄙视”“蔑视”美帝。这一教育向全民说明自鸦片战争后美国就持续参加侵华,现在又试图控制中国的宝岛,将炸弹扔到鸭绿江边,这侵害了我们的国家,也威胁到每个家庭的利益,人们为保卫翻身解放的成果必须迎战。经过这一教育,中国大地上掀起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动员,解放军指战员踊跃要求入朝参战,有3000万青年报名参加志愿军,各界捐钱捐物,形成全新的人民战争。美国军方后来也惊呼:“共产党中国拥有几乎无限的人力”,靠常规手段根本不可能打赢对华战争。

要有效地动员人民为国奉献的过程中,从中央领导到各层官员也都起到了先锋和模范作用。就连毛泽东本人也是榜样。笔者曾听毛泽东一些亲属、秘书谈过,他们有一个不约而同的禁忌就是在主席面前不提毛岸英。对于让毛岸英去朝鲜,毛泽东曾很沉重地说:我是国家主席,是主张出兵朝鲜的,我的儿子不去,怎么能说服别人?志愿军刚入朝时,按彭德怀的说法是比以往任何战争都要苦,部队几个月吃不上热饭而靠炒面度日,更没有菜,他为与大家同甘共苦也不吃菜,棉衣也穿旧的而不肯换新。这些感人事迹,在战争时期也成为激发全国军民奋起保家卫国的一种强大精神动力。

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人,最能切身体会曾经的屈辱和来之不易的荣耀。过去一个被列强任意宰割欺凌的“东亚病夫”,在朝鲜战场竟能同当时的美国较量并让对手无法取胜,这场胜利给全球带来的是全方位的震撼,不论敌国还是友方都吃惊地承认中国是世界上的军事强国。国人从鸦片战争后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一步步地得以恢复,正如战争结束后为歌颂上甘岭战役而创作的《歌唱祖国》中所唱到的:“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爱国主义的激情鼓舞下,全国人民“边打边建”,创造了每年经济增速15%的历史纪录。中国也得到苏联著名的“156”重大工程建设的援助,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回顾这一切,毛泽东在出兵前的预言如今仿佛仍在人们耳边回响,那就是“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为国家崛起敢于出手,不畏强敌。抗美援朝战争中爱国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仍将激励着新一代人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而奋力前行。


作者:徐焰军事专家,专业技术少将)